他们留下财富超千亿,却没能走进2018的新年!中国人绝不能忘记...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18-02-26 12:21:18  点击:12020  属于:中国新闻

南仁东、黄大年、童志鹏、高伯龙、朱显谟、任新民、吴文俊......这些名字在2017年相继远离了我们,无法再陪着我们走向2018年。

遗憾的是,这些名字至今对很多中国青年来说依然是陌生的,但这不应该。因为他们不仅是真国士、真模范,而且还更应该成为中国青年的精神偶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正因为有这些人和这种精神的存在,所以我们的中国才会如此可爱。

 

 

 

南仁东
 

 

 

他,南仁东,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射电望远镜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单看这张这张照片,许多网友就热泪直流,“这是科学家的模样吗?我看不到,我看到的是一位在工地建设的普通民工”!

曾经,为了天眼,他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跑遍了祖国西南的几乎每一座大山,历时10年,为天眼找到了最好的住所!

曾经,为了让2亿美元的资金有着落,有那么几年,大会小会,国内国外,他一有机会就推销“天眼”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的支持”!

 

而就在南老去世的前半个月,已经完工的中国天眼仅用54.2秒就发现了一颗脉冲星。这是颗被称为脉冲星一号(FP1)的脉冲星,自转周期1.83秒,距离地球1.56万光年。

这是人类首次如此精确且用时如此短暂地发现脉冲星,这颗星是他送给地球人的第一个礼物,从此人类睁开了眼睛,可以探索亿万光年外的空间。

2017年9月15日,天眼建成还不到一年,这个让中华民族看得更远、领先他国20年的科学家,永远地倒下了,享年,72岁!

2018年,我们将会用南老留给我们的“天眼”,看得更广、更远!

 

 

 

童志鹏
 

 

 

童志鹏,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名字,他也没能继续陪我们走到2018年,但他的名字却是最不应该默默无闻的才对。

他曾经对着学生和科学家同事们说过这样的话:

“虽然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复仇,但我们一定要用双手、用科学建设新的中国,再也不允许任何人侵略她,再也不允许任何人欺凌我们!” 

1950年,年仅26岁的他,就拿到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的博士学位, 但是他却拒绝了美国开出的高薪一心回国。

而刚一回国,他就临危受命为抗美援朝前线研发新型军用无线电台。在技术资料欠缺的情况下,他用白纸一张张画图,终于完成。完成速度之快,令西方人震惊。

为研究可以定点在2万米以上的高空执行任务的飞艇,在普通人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之后的20年时间里,他依然继续工作,并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有一次实验之前,已经80多岁的他,前一天在北京不慎摔倒受伤,浑身缠满绷带,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尽管头破血流,可还没有粉身碎骨。”然后毅然决然地出现在了试飞现场。

终于在2015年,中国平流层飞艇“圆梦号”率先进行了首次试飞,并取得了突破性成功,而那时,他已经91岁了。

2017年12月19日,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

2018年,我们将接过童老手中的旗帜,继续前进,守卫未来的中国的天空!

 

 

 

朱显谟
 

 

 

朱显谟,又是一个令很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但他的名字绝不该令人陌生。

黄河水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如今竟然要成为事实了?而这一切,都和他有关。

为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黄河混浊问题,1959年时他毅然告别了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西迁,在祖国的大西北一干就是整整58年。

在大西北工作的这50多年时间里,他跨过了黄土高原上的每一道沟沟坎坎,汗水洒遍了这里的每一寸黄土。

他先后3次跨越昆仑山、2次走遍新疆各地,撰写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并提出了“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不断减少水土流失。

2008年那会儿已经93岁高龄的他,对天发誓:“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然而正当这些年黄河水逐渐变清澈的时候,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2017年10月11日,102岁高龄的他,终于依依不舍地离我们而去,远离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不能再陪我们走向2018年了。

2018年,让黄河水彻底变清的事业,就交给我们继续解决吧,朱老先生,一路走好!

 

 

 

黄大年
 

 

 

黄大年,还有一个名字叫“拼命黄郎”,他的名字对很多中国年轻人来说同样陌生,甚至还比不上一个三线电视娱乐秀有名。但他才是中国当代真正的巨星,传奇科学神才,国之栋梁,国士无双。

2009年站在英国剑桥大学顶级花园别墅旁,他对妻子说:“房子已经卖掉了,我要回中国,如果你不愿意跟我走,那咱俩就散伙。”然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

他回国只有短短七年,在这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他的研究却让中国诸多重要核心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堪称突飞猛进!

7年时间,带领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跨越了我们和外国之间几十年的差距,并且实现了弯道超车,力压欧美,独步世界。

因为这项研究,美国航母潜艇不得不从中国南海紧急后撤100海里!因为在这个范围内,他们的一切活动将无所遁形。美国人为中国人打造的岛链、“锁龙链”被他的研究狠狠砸穿了一个大窟窿,从此游龙脱困,一飞冲天!

然而长期的拼命工作和奋斗拖垮了他的身体,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他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国士陨落,举国哀伤。大大亲笔点赞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如果2017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想黄大年同志不能陪着我们走入2018年就是最大的遗憾吧。但历史和中国人民始终会记得那个目光坚定望向祖国的人:黄大年。

2018年,我们将在黄大年同志技术的带领下,继续打破美帝的岛链封锁,冲出亚洲,走向全世界!

 

 

 

任新民
 

 

 

他,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清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当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戚发轫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

当时,任新民躲在人群后面。周恩来发现了:“任新民同志,请到前边来,不要老往后边躲,你的座位在我这边。”周恩来还向毛泽东介绍任新民说,“他就是我们放卫星的人”。毛泽东赞叹说:“了不起啊,了不起!”

后来在采访中,任老这样说:

当时,我们科研人员组了一个团,接见时,我恰好就在后面。航天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很小很小,只有集体协作才会有所成就......

晚年的任新民总会拒绝晚辈的搀扶,坚持自己走路。直到去世前几年,他的手臂越来越细,只剩皮包骨。他走得也越来越慢,全部的力气似乎只够关注长征五号这一件事。每当有人看望他,他总会问:“长征五号什么时候发射啊?”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发射成功。101岁的任老连饭都没吃,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第二天,任新民在航天中心医院的病榻旁含着泪花,提笔写道:“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2017年2月12日,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的病床空出一张,中国航天事业里“传说中的人物”走了。被誉为“航天四老”之一的任新民逝世,享年102岁。

2018年,中国航天事业必定会在任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带领下,迈上新的台阶,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新风采!

2017年,离开我们的顶级巨星,绝不仅仅这几位,还有:

中科院院士、数学泰斗吴文俊;

中科院院士、中国当代无机化学奠基人申泮文;

中国著名能源动力家、中科院院士陈学俊;

中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开山鼻祖柯俊;

钢结构专家,工程院院士沈祖;

......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从不衰竭,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完美,也不是因为中国人都是圣贤,而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始终都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

无论是在山河破碎时,还是在社稷危难时,又或者是面对内外压力时,甚至哪怕只是在平淡的太平岁月中,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总会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不惜拼尽自己充满才华的一生和一切,也要让这个民族和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就是可爱的中国和中国人啊。

鲁迅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017年过去了,中国人,都该记住这些国家的脊梁!
 

(香港大中华通讯社)
记者:信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