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重庆两江新区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基地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17-04-19 15:32:59  点击:6470  属于:记者调查

2017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重庆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承载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的任务。定位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和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两江新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优势,以新型金融、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方向,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打造现代产业基地。
 
    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中央决定在重庆等7个省市设立自贸试验区,明确要求“重庆自贸试验区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按照这一要求,《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重庆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内陆国际物流中心、内陆服务贸易中心、内陆功能性金融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先行区。
    过去几十年,我国加工贸易分布很不均衡,几乎都在沿海,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海外,产品也销往海外,沿海到内陆2000多公里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成为极大掣肘。同时,内陆缺乏保税物流平台,海关、边防要重复查验,手续繁杂,“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模式不适合我国内陆地区。近年来,身处中国西部的重庆通过建设水、空、铁三大交通枢纽,以及与之一一对应的三个口岸、三个保税区,以电子信息、汽车产业为代表,经济发展方式由大进大出、低附加值转变为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
    尤其是两江新区,承载探索内陆地区参与国际市场新路径的重要使命,通过搭建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形成了面向全球的制造、研发、结算、总部(总装、总成)、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集群发展、垂直整合”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形成了“金融扩大需求、需求撬动市场、市场吸引制造、制造推动研发配套”的内陆新兴市场吸纳全球先进要素的产业促进发展路径,真正实现内陆与沿海开放没有距离差,没有成本差。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WTO模式不能适应如今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从国家层面看,世界经济对我国增长的带动力减弱,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新兴市场国家加速工业化,对我国内陆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形成双重挤压;区域之间的产业功能定位、政策红利趋同,资源要素争夺等形成新的竞争压力。从全市看,重庆发展正处于“四个关键节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两江新区扩大对外开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市场经济命题,其内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两种资源”,推动本国或本地生产发展、贸易扩大、人民生活改善。既需要“硬件”设施互联互通,也需要“软件”的制度安排。作为对接全球的窗口,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聚集更多制度优势,主要针对贸易、融资、要素流动的便利化,核心是进一步减少跨国投资在重庆的经营成本。作为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的两江新区,将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开放,通过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重点选择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物流、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而促进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打造内陆开放的“升级版”,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规划七大功能组团为产业载体
    对外,重庆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引领内陆经济新一轮全球化发展;对内,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
    经过七年多的发展,两江新区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成型。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集聚度不断提高,2016年产值分别达到2703.34亿元、1047.89亿元和390.33亿元。金融、商贸、物流、会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5.14亿元,增长19.8%。谋划布局了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国际物流、大数据、健康医疗、文创旅游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随着重庆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两江新区迎来了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带来了商品的跨地区流动,而且也使地区间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动、知识扩散等更加容易,中外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强。为突出国家级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和高端服务业及制造业聚集优势,两江新区划分7个功能组团作为载体,承接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升国际合作空间。
    北碚-悦来-水土新兴产业组团,依托水土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悦来国博中心、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大健康、国际会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渝北-空港组团,重点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综合物流、融资租赁、快件集散、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产业+物流” 链延伸,打造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贸易业态。
    金山-水港组团,依托保税和贸易多元化试点功能,重点发展保税展示交易、总部及转口贸易、综合物流、专业市场、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
    照母山服务贸易和科技创新组团,依托照母山科技城、服务贸易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成熟楼宇载体,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总部贸易、跨境电商、商品类交易中心、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软件及信息服务、文化贸易、专业服务、高端商贸商务等产业和业态,建设楼宇型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区域性金融、科技、商务中心。
     江北-江北嘴金融组团,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重点布局金融总部和要素市场,建设长江上游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龙盛高端产业组团,依托制造、物流、总部等重大平台和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
    果园港物流组团,依托“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功能,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多式联运物流、临港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建设港口物流仓储和加工中心、铁路货运到发中心、港铁贸易中心、交易市场服务中心。
 
    打造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聚集区
    如何能上升到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环节,成为在全球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重庆现已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规模,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较沿海地区发展滞后。重庆自贸试验区旨在建成内陆国际物流中心、内陆服务贸易中心、内陆功能性金融中心,保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高速增长的传统优势远远不够,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在必行。2016年,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添活力,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和融入国际分工新格局的突破口。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994亿元,增长19.6%,占规上工业32%。其中,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增长31%,新材料增长42%,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增速均超20%。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在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带动下,直管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2%达到35%。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新引进项目362个,投资819亿元,“互联网+”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传统商贸加速向“互联网+”转型,新型金融增加值、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线上销售高速增长。
    抢抓重庆自贸试验区机遇,两江新区提出要以新型金融、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方向,建设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聚集区。
    基于传统制造领域的价值链整合和再造,两江新区要打造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云计算及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采购结算等上下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信息化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价值链整合,两江新区的全球离岸、在岸数据中心,成为重庆构建结算型金融中心的后台,成为服务外包、参与国际竞争的数据后台,金融、数据中心、软件等服务外包等产业融入全球的路径也由此成型。两江新区要打造新兴金融、国际物流、大数据及信息服务、软件设计及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及结算、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总部贸易及转口贸易、专业服务、健康医疗、文创旅游等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聚集区。
    金融方面,两江新区将支持港澳、新加坡等地的境外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区内合资设立两地全牌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自贸区范围内居民、非居民及法人机构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创新融资租赁,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等,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物流方面,将设立进口肉类、水果、粮食、苗木等指定口岸;完善果园港保税物流功能,形成以港口为节点,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无缝连接的全程综合多式联运枢纽;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汽车贸易物流产业园,申请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打造西部国际航空综合枢纽和打造多式联运监管和信息交换中心等。
    互联网方面,将设立国际合作综合试验区,建立重庆—香港—新加坡的国际数据传输通道;打造跨境数据存储处理基地;着力放宽外资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等。
教育、医疗方面,将放宽外商在教育领域投资股比限制,建立中外合资(作)小学、中学、大学全链条的教育体系;加快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注册审批;探索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等。
标题;《两江新区的重庆造轻轨车》摄影;袁志强
    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为重庆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外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较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不多。自贸区的设立,将有助于重庆高端要素聚集,资源配置能力增强,逐步构建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为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际上,成熟的自由贸易园区实行高度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其趋势是国际贸易功能开始向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转型升级。两江新区在自贸区建设方案中特别指出,要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贸易的产业链将得到提升。依托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新区将推进新型加工贸易发展,争取开展选择性征税和加工贸易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立足现有笔电产业,向智能手机、电视、穿戴设备等高科技、高附加值智能终端产业升级。争取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政策突破,建立游戏设备设计制造基地。申请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指定实施口岸,开展钻石、黄金、珠宝等高端饰品展示交易、保税仓储、报关、鉴定、分拣等全产业链加工业务,打造“全球毛坯钻加工交易基地”。推动贸易流通性加工发展,延伸贸易产业链,建设进(出)口消费品的分装、烘焙、检测等流通性加工基地。探索外资整车企业独资建厂试点。
    贸易的价值链将得到延伸。两江新区将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园、服务贸易产业园、软件园,积极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推进服务外包业务向信息技术、财务结算、检测试验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体验、加工产业链,申请建立国家对外文化展示贸易基地。重点培育专业服务,引进会计、法律、财务、货代、仲裁、检验(测)、认证等专业服务,营造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贸易的增长动力将实现转换,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两江新区将加快发展“保税+”新型贸易。创新国际贸易投融资和流通结算便利化政策,大力发展结算型总部贸易和内陆转口、过境贸易。做大保税展示交易规模,探索境外先进设备等生产要素以及平行进口汽车等大宗生活用品的保税展销。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优化口岸、通关、结汇、退税等监管和服务,扩大以B2B、B2C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完善物流、仓储、结算、信息等配套功能。发展保税维修业务,加快建成本地笔电产品全球维修中心,建设西部民航维修基地,开展飞机发动机及其他核心零部件等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维修和再制造业务。
 
    构建开放的政策保障体系
    自贸区是改革与制度创新的试验区,其核心是通过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金融、贸易等多个层面的先行先试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以开放促改革。在自贸区框架下,为保证产业向现代、高端层次持续迈进,两江新区提出要建立健全三大政策保障体系。
    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全面复制推广国家自贸试验区的成熟做法。认真落实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推动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自贸试验区管理制度。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新投资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政策及制度创新。
    完善配套税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西部大开发及两江新区税收优惠政策红利,进一步抓好选择性征税、加工贸易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等进出口税收政策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点。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探索大宗商品交易定额纳税、高层次人才个人税收优惠办法,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提升国际化人才保障能力。建立更加便捷、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海内外人才引进制度。放宽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开展海外人才停居留、出入境等便利服务试点。健全国际医疗保险境内使用机制,扩大国际医疗保险定点结算医院范围。探索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在项目申报、创新创业、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