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自贸试点: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17-04-19 14:45:05  点击:5434  属于:记者调查

DSC_1577-货畅其流-寸滩港-陈力行摄-
    打造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日前,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建设方案正式公布,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公布的方案中,两江新区在投资管理模式上将部分沿用成熟的管理方案,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是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外商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二是营造更加适于资本走出去的便利环境;三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开放。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扩大两江新区三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信息通讯领域和教育医疗领域的开放;四是助推适应自贸区企业快速审批的特色机制落地。
    无疑,这些切实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将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
 
    自降“门槛” 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在“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要素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的背景下,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两江新区的建设该如何通过经验复制、制度推广、创新突破,营造出良性健康的投资环境呢?
    两江新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根据《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建设方案》显示,在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上,两江新区将沿用此前自贸区的做法:一方面将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外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执行。
另一方面将对外商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及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备案由重庆市负责办理。
    从降低外商投资准入的门槛,投资贸易的便捷化和鼓励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入手,营造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尤其是海外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
“十三五”期间,构建“311”产业体系、优化功能布局、激发开发主体活力将成为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据此,依托两江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针对“311”产业体系有所侧重,以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针对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三大优势支柱产业,两江新区将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外资整车企业独资建厂试点。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两江新区将在金融、物流、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在信息通信领域,将申请开展国际互联网综合试验区试点,开放国际数据中心业务经营资质,允许外资服务提供者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合资或独资企业,开展外向型数据业务服务;取消对互联网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期限、股权比例等限制,争取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有条件的申请IDC业务牌照,在有效监管前提下为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提供云服务。
    在教育医疗领域,将开展学前教育、中等教育(义务教育和公办高中除外)、高等教育中外合作与交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外合作与交流。探索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放宽境外医师执业时间,放宽对医疗器械、药品进口等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对境外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将争取参照对港澳的CEPA协议执行。据了解,CEPA指的是中央政府在2003年分别和香港、澳门签订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两江新区自贸区按照CEPA协议执行则意味着,在政策设计层面更有利于境外投资者在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投资。
 
《美丽江北夜色迷人》徐大和

    营造更加适于资本“走出去”的便利环境
    重庆作为中国的汽车之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装备制造全国领先,作为重庆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两江新区将积极发挥优势,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模式,做好资源、资产、资金“走出去”,布局“一带一路”的大文章。
    在相关产业领域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两江新区大力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有选择地赴“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兴业、设立加工企业,参与当地项目建设等。
一道割裂市场的“墙”被改革所推倒。“眼下,不少企业为‘走出去’布局,既可以扩大国外市场,同时也能在中国市场扎稳脚跟。”两江新区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江新区将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个人使用自有金融资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自由承揽项目,逐步减少个人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并确立了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股权投资企业和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
    其次是将设立境外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两江新区国资平台、龙头企业到境外开展收购、并购、控股、参股等项目投资。
此外,还将探索建立跨境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鼓励区内企业到新加坡、渝新欧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共建产业园、互设分基地等。两江新区自贸区这招营造企业“走出去”的便利环境,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互联网+政务”助推适应自贸区企业快速审批的特色机制落地
根据《两江新区自贸区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显示,为推动投资管理,两江新区还将在推进自贸区企业快速审批机制方面“大展拳脚”。
“我们将尝试建立外贸经营权集中办理机制。”两江新区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同时,尝试协调启动海关报关登记证、外汇管理、检验检疫等手续联动办理机制,为自贸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还将协调涉外事项纳入两江新区自贸专区专窗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还将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
这就意味着,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时,可以采用互联网申报方式提交电子申请材料,商事登记机关实行网上受理、审核,颁发电子营业执照的全流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模式,整个登记流程实现无纸化和一体化。
    据了解,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突破了提交申请的时间地点限制,改“朝九晚五”为“全天候24小时”,申请人无需到工商登记注册大厅,无需见面,只需在电脑上提交申请就可领取电子营业执照,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从原来的“面对面”转变成“键对键”办理业务。
“电子营业执照以国家工商总局为全国统一信任源点,将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江新区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新区将建立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积极推行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身份识别和数字签名服务保障。
    随着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使社会公众、企业办事更简单、更方便,大大缩短了办事流程和时间。
    两江新区通过夯实审批基础,强化效能监管,提升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解决权力运行中的入门难、效率低、审批监管衔接不到位等问题,以便捷的审批机制和贴近市场的审批制度服务自贸区群众,服务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