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火把节”秀出最炫民族风
2024-07-29 22:28:08 浏览量:
13015
7月27日清晨,2024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火把节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掀开了狂欢的序幕。
开幕式上,身着盛装的苗、彝、仡佬、壮、汉等各族同胞,踏着欢快的节拍起舞,每一次旋转,每一串笑语,编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隆重的取火祭火、祭送布谷鸟仪式,讲述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隆林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世居民族,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在这里,各民族能歌善舞,他们在田间地头即兴对唱,也在节日现场同台赛歌。
今年火把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火韵传情筑同心”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展现了隆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绘就了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通过“1+N”方式(“1”即县城主会场,“N”即各彝族村寨),除了开展祭送布谷鸟、打磨秋等自治区非遗活动外,还组织开展取火祭火、长桌宴、篝火晚会、民族歌舞巡游、特色农产品展销、美食品尝、村歌大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呈现独特民族风情。
“五彩隆林大家唱”第二届村歌大舞台活动也同时启动。苗家三姐妹杨壑、杨桂梅、杨倩霏,组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歌唱组合“云蝶组合”。她们和德峨镇保上村阿搞屯彝族小伙杨昌联袂登台,献上了一首原创歌曲《彝家心火》,赢得满场喝彩。
“这首歌的构思源自彝族火把节,我们苗家三姐妹初步写成文案后,交由布依族音乐人白建平创作,最后由我们和彝族歌手一起演唱。”杨壑说,“在隆林,我们各民族亲如一家,一起过节,一起唱歌。”
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不仅展现了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也表达彝族人对大自然的感恩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
在火把节当天,彝家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彝寨长老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送布谷鸟”仪式,送走布谷鸟,彝族同胞便开始载歌载舞,进行打磨秋、抹黑脸等热闹又极具趣味的民俗活动,让节日氛围中的人们沉浸其中。
入夜之后,一支支火把被点燃,红色的火光与天空中的繁星遥相呼应,热情好客的彝族人和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围着篝火纵情欢歌,肆意舞蹈。
隆林是一片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土地,这里生活着苗、彝、仡佬、壮、汉等民族。民俗多姿、民风淳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民族民俗博物馆”,这里不仅有热情洋溢的彝族风情、钟灵毓秀的古寨,精巧灵动的百褶裙,还有那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
27日晚,火把节狂欢夜主会场在县城盛隆国际主干道举行。长约1公里的活动区域,搭建多个大火堆,数万人一起狂欢。熊熊篝火点亮了夜空,欢快的舞步挥洒着热情,将快乐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八方宾朋和当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感受热情似火的民族风情。
“我们大力传承民俗文化,促进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隆林各族自治县县长黄健生说。如今,隆林苗族跳坡节、彝族祭送布谷鸟、仡佬族拜树节、壮族歌会等28项民俗活动已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擦亮了隆林“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