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封杀中兴给中国提了醒:发展国产芯片不能再拖了!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18-04-19 15:16:53  点击:11748  属于:今日头条
             针对中兴被美国“封杀”的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密切关注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一、“中兴通讯事件”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产品。公告称,中兴通讯违反了2017年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

 

除此之外,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还对中兴通讯处以3亿美元罚款。这部分罚款可暂缓支付,主要视中兴在未来7年执行协议的情况而定。

 

         当天,中兴通讯在港交所公告称,将延期披露2018年一季报,股票继续停牌。
 


 

中兴回应美方激活拒绝令。 


       禁售7年对应的正是2025年。美国《纽约时报》认为,中兴遭“封杀”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为了打击“中国制造2025”规划,不让中国利用美国的技术去超越美国。



中兴可折叠双屏手机

          “中兴通讯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二、中国的“无芯之痛

 

            那么,芯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的很重要吗?

 

           毋庸置疑。如果说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大脑,那么芯片就是电子设备的“大脑”。芯片产业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全球高科技国力竞争的战略必争制高点。



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是手机、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


          在信息时代,芯片是各行业的核心基石,电脑、手机、家电、汽车、高铁、电网、医疗仪器、机器人、工业控制等各种电子产品和系统都离不开芯片。

 

          而目前我国通信业核心芯片依然要依靠大量进口。

 

          在高科技产业基础的芯片半导体领域,国产芯片所占的市场份额较低,包括中兴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都应用了大量美国企业研发的计算机芯片。

 

 

           另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
 


 

          有分析指出,由于起步较晚,中国芯片制造水平与国际巨头还有很大差距。如果美国和欧洲、日本都对中国实施芯片禁运,那么中国电子行业都将面临危机。

          
不少专家认为,发生“中兴禁令”这类事件并不偶然,美国政府出台这一处罚措施并不是针对中兴通讯这一家企业,而是针对全部中国企业。

 

         这也给国产芯片的研发和使用敲响了警钟:在芯片这类核心、底层的科技领域,我国还存在着人才储备和培养少、技术基础较薄弱等问题,但要善于利用这次危机,加强国内通用芯片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三、核心技术靠花钱买不来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此次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已有不少经验积累,但相比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

          
“面对技术差距,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被非理性情绪裹挟,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

 

          “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整个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至于如何解决芯片问题,“芯病”还需“芯药”医。

 

          首先是人才储备与培养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说,我国的芯片产业人才培养极不平衡,中国虽然培养了许多IT人才,但培养方法“有点像是在教大家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大家怎么造计算机”,尤其是缺乏对工程师人才和工程师文化的深入培养。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

 

  •  利用这次危机倒逼国产芯片加速研发和应用。政府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推动“龙芯”等国产芯片的商业化应用,建设中国自己的生态体系。

     

  •  应该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的市场化应用。对于国产芯片企业,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或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这类国产芯片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

     

    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香港大中华通讯社)
    记者: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