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逮逮厉害,从龙爪多寡读懂历史文化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18-03-24 15:08:55  点击:13501  属于:今日头条

    日前,记者在民间收藏家林振建的家中,欣赏到一件明代蓝底白釉龙纹瓶。其独特的龙爪趾数和祥云图案,对研究中华民族图腾演变历史,以及读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将提供有益帮助。

 

 

    记者看到,林振建收藏的这件明代蓝底白釉龙纹瓶,高为16.5厘米,口径12厘米,宽为18.5厘米。整件龙纹瓶,由一条首尾相连的“白龙”缠绕而成(上图)。奇特的是,龙身上的龙爪为4趾(下图),其中相间而分布的祥云,也是仿4趾龙爪而变异。瓶底,白底蓝字署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样。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元明清三代,龙纹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常与祥云、波涛组合,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林振建告诉记者:“细究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龙爪的演变,不仅能读出当朝国力盛衰和社会审美,甚至能读懂皇帝的性格和喜好呢。”

 

 

    据林振建介绍,2001年至2004年,他在西班牙经商期间,看到当地市场上每周有一个民俗拍卖会举行。这一“发现”,对研究、爱好收藏“古董”20来年的林振建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此后,林振建在商务繁忙之余,总会抽空前往光顾。明代蓝底白釉龙纹瓶,就是在2002年间,林振建花费约合3万元人民币拍到的。

 

    “中国历史上曾经积弱积贫,各国列强肆意掠夺中华文明古国财富。”林振建说,作为中国人,在海外看到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流落街头,就有一种“故土情结”,只要合适、合理的价位,他就会不惜代价将文物予以拍回收藏,让文物回归祖国。

    林振建的“故土情结”,还在于他对文物的“嗜好”,以及对文物的研究需求。

    林振建告诉记者,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代)秀、明(代)狞、清(代)庄”。元龙,头小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三爪和尖尾形。其时之龙体态轻盈,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研究者普遍认为,元时的三角形爪具锋利感。明龙则变成四爪,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研究者将明代五趾相靠的龙爪,谓之鹰爪。晚明至清一朝,龙气宇轩昂,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其时的龙爪,拇趾与食趾相距较大,趾甲显得细小,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感,人们称清代的龙爪为“鸡爪”。

 

 

     林振建说,纵观历史,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主要表现为,每当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之时,龙便呈现出威武雄壮之态;每当国力衰落之际,龙便软弱无力,徒具其表。

“研究几十年间,虽然还不精,但是起吗不会被蒙。譬如看元青花的特征,就可以从胎、釉、气泡、修刀痕、凹凸感、青花晕散和铁锈斑等特点进行鉴赏、鉴别。”林振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充满智慧的古人把他们对龙的这种信仰用各种形式来体现,我们了解龙纹的演变,对正确判断历代陶瓷器物年代将大有裨益。只要悉心研究,我们可以从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龙爪的多寡,研究读懂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

 

    龙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广泛。自古帝王多以龙种自居,而民间百姓则将龙当作喜庆吉祥的化身和播云降雨的神灵。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痕迹,它的形象难以将其比附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种动物,因为龙本身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东西,它是人们的一种信仰观念。它的形象只是人们对龙的观念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在商代形成后也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所以,龙形象的演变往往也体现了有关龙的信仰观念的演变。
 

转载:文化福清
(香港大中华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