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華媒力量 傳播時代強音 世界華文記者協會召開第一次理事會
2025-05-19 15:44:21 浏览量:
10538

華通社香港電5月18日,世界華文記者協會第一次理事會在香港美基工業大廈20樓召開,為分散五大洲的華文媒體構建專業網路、以國際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打下基礎。
出席本次理事會的領導有:世界華文記者協會主席陳彪,創會主席陳捷、翁強。常務副主席曹祺鋒、杜國靈、黃少麟。執行副主席王彬,副主席陳佳立、陳金、於捷明、陳琪、黃旭、林金滿、林水雲、劉偉淩、吳穎鴻、薛炳愛。副主席兼第二副秘書長熊小妹,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陳淑蘭,會務顧問:張煒傑博士,名譽顧問梁志勇、顧問鄭樂堅以及一眾嘉賓。
創會主席田長友因公在外地特意請假。

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陳淑蘭擔任主持人。
欣聞世界華文記者協會成立並於5月18日召開第一次理事會,中國臺灣新民党、波蘭福建商會、波蘭浙江商會、鳳凰新聞社、北京呈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僑聯青年委員會、歐洲華文電視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義大利對華友好協會、義大利吉利集團、義大利中意青年聯合會、菲律賓皇家國際獅子會、福建省海峽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中華關公文化全球聯合會、澳門福州總商會、澳門頭條等單位(團體)發來了賀信(賀電)。

創會主席陳捷對新修訂的《記者培訓和記者證管理》進行說明。

常務副主席曹祺鋒介紹了協會初步修訂的《記者獎懲機制》其目的是提出行為規範、保障記者的權益等。

執行副主席王彬主持了當天的理事會,並在會上作了財務工作報告。

副主席兼第二副秘書長熊小妹在當天的理事會上介紹了協會秘書處的架構和規劃。

華文媒體承載著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創會主席、澳門頭條董事長翁強在致辭中向所有為推動華文媒體發展付出心血的同仁致以最誠摯的感謝!華文記者始終堅守傳播中國好聲音,凝聚華人力量的使命,在異國他鄉,她為華人華僑傳遞家鄉資訊,撫慰思鄉之情,在國際舞臺,她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樑,讓世界讀懂中國。在雜音與偏見並存、複雜的國際輿論環境中,以專業客觀的報導維護華人的權益,講好中國故事與海外華人奮鬥的故事。同時希望大家攜手合作,整合資源,構建更強大的全球華文媒體網路,增強行業的凝聚力,以世界華文記者協會的成立作為新的起點。秉持初心,砥礪前行,共同書寫華文媒體發展的新篇章,為全球華人打造更溫暖的精神家園,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磅礴的媒體力量。

作為世界華文記者協會會務顧問的張偉傑博士,擔任著一帶一路華商聯誼總會的執行會長,在當天的理事會上感受到了華文媒體人的專業實力和世界華文記者協會的時代魄力,在香港這個中西交融之地搭起文化傳播的橋樑,香港特區政府批准註冊的華文記者協會恰逢其時,既能為分散在五大洲的華文媒體構建專業的協作網路,也能以東方視角解讀世界,以國際語言講述中國好故事,又能應用國際通行的傳播規則,讓真實,多元的中國好聲音穿透地域隔閡。他期待著世界華文記者協會成為華人社會的黏合劑、文明互鑒的翻譯官以及和平發的傳聲筒,動員各地華商的力量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積極作用,共用商機、共謀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世界華文記者協會陳彪主席向參加第一次理事會的人員簡要介紹協會申辦的艱辛歷程後表示:協會的使命是「監管媒體人的職業道德與行為」,同時「為華文媒體行業孵化青年人才」,在紅線範圍內用三個創新模式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

陳彪主席發表了題為《凝聚華媒力量傳播時代強音》的主旨演講。重點強調協會未來培訓體系的規劃與願景,在這個資訊爆炸、技術革新的時代,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倫理為錨、技術為帆」的創新教育平臺,培育兼具全球視野、技術敏銳度與道德底線的行業人才。
我們的課程規劃分為短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涵蓋媒體倫理、職業安全、媒體技能培訓、國際傳播與企業出海與AI應用等五大領域,並採用模組化設計與混合式教學,確保學員能階梯式成長。
短期目標是,我們計畫在半年內先集中精力將兩個基礎課程規劃好,並按照社會的需要和實踐的回饋調整課程內容。課程是我剛提到的兩個頒發記者證必修的基礎課程,這是目前理事會和培訓組最重點的工作。
中長期目標是,在兩個課程上軌道後,就可以開始發展規劃其他課程了,目前的展望是將推出短期認證課程(少於一年的課程)與長期資歷課程(1-2年課程),分為兩大方向: 第一方向是技術賦能,讓學院們駕馭媒體變革,涵蓋寫作技能、剪輯技能、攝影技能、多媒體製作、AI工具等等。

第二方向是內容思維(如“說好中國故事”),課程涵蓋:文化禁忌與風險規避:分析海外受眾偏好,例如中東地區的宗教敏感點、東南亞的文化差異。
跨境傳播實訓:與國際媒體合作,開展跨國採訪專案,培養學員的全球視野與本土化落地能力。
除了上述兩個方向,我們還計畫一些實戰演練,如通過「危機沙盤推演」類比網路暴力場景,讓學員沉浸式體驗記者可能會遇到的危險。
為實現「新時代媒體人才孵化基地」的願景,計畫採用三大創新模式:
一是混合式教學平臺
線上課程:搭建互動學習平臺,提供AI輔助的個性化學習路徑;通過短視頻普及法律與安全知識。
線下實訓:與媒體共建實習基地,推行「一對一行業導師制」,讓資深記者手把手傳授實戰經驗。

二是沉浸式技術應用
VR/AR場景模擬:例如戰地採訪的虛擬演練、網路攻擊的防護實操,讓學員在安全環境中掌握高風險技能。
AI回饋系統:即時分析學員作品,提供資料驅動的改進建議(如標題吸引力、受眾覆蓋率)。
三是產教融合生態
政府與企業協作:爭取政府資歷架構認證,推動課程與行業標準接軌;聯合企業開發「精准投放」「跨境合規」等實戰模組。

陳彪主席堅信,未來的媒體人必須是「多面手」——既能堅守倫理底線,又能擁抱技術變革。媒體是社會的鏡子,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世界華文記者協會將以「全球視野、技術賦能、道德為基」為舵,通過階梯式課程與創新實踐,助力每一位學員成為「有底線、有遠見」的媒體人才。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以專業的視角傳遞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
記者 黃旭 劉偉淩 曹航繁
責任編輯 莫家富